首页网站
信息公开
专项工作
内设机构
分支机构
党建工作
搜索
信息发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信息发布
【视频节目】《中国医疗美容》2025年科研学术服务平台——医美器械企业的科研学术创新



一、医美器械企业的科研学术现状

     医疗器械企业在科研和学术出版领域越来越卷了。根据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2022年至2024年的数据显示,大家耳熟能详的头部企业,近三年的发文量持续增长,年平均增长量15%~25%(包括临床研究、综述和专家共识),发表在中文期刊的论文比例逐年升高,研究领域聚焦在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的研究仍是核心赛道,再生材料和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是后起之秀,相关研究逐渐发力。


6.jpg


二、医美器械企业为什么开展科研学术?

     医疗器械企业是医美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通过逐年增高的论文发表数,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研究对于企业而言是核心动力,先进的技术决定了产品的竞争力。学术出版,是通过科学的语言解释产品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重要方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共识。


7.jpg


     1. 医疗器械注册的敲门砖  

     国家药监局对Ⅲ类医美器械(如射频治疗仪、激光设备)的审批要求中, “临床有效性数据”是核心材料。企业通过开展临床研究并发表论文,可加速注册流程。这是绝大多数企业发表文章的最强动力。

     2.对机构和医师进行“学术教育”

     医美医师选择设备时,论文的证据等级比销售话术更具专业性和说服力。很多企业通过支持合作的医师发表论文,间接将产品融入临床决策。有案例表明,因为医师参与过研究,发表过论文,其对产品的认同度更高,提升了产品的复购率。

     3. 争夺技术标准的话语权  

     通过各种学术会议,我们不难发现,头部企业通过高频次发表“多中心研究”,影响行业指南制定。特别是此前研究较少的,或是进口产品,一篇《指南与共识》几乎成了产品说明书,可以解释产品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并发症管理等内容。对后续的竞争者制定了标准。


8.jpg


二、医美器械企业开展科研学术的困境

     企业关注技术和学术的发展是非常正向的,但前进的道路也是坎坷的。通过与企业的沟通,我们总结了几项企业在科研和学术出版过程面临的困难:

     1.观察指标设置的困难

     观察指标体现研究目的,恰当的观察指标可以充分体现产品的临床效果和特点,但在医疗美容领域,大多数的临床研究都存在以下问题:

     (1)主观指标过多,难以量化。例如很多论文会把由医生或患者主观评价的美容效果、满意度等指标放在第一位,这会导致医生和受试者因为对试验产品的过高期待,造成对效果的认知偏差,会造成企业和市场对产品的认知不准确。

     (2)缺乏长期的随访观察。研究者与受试者通常更关注短期效果,对于长期效果如填充剂的吸收率、材料的降解程度、长期的并发症等关注不足。在一个透明质酸填充剂的试验中,要求受试者每年回访一次,结果3年后仅有30%完成随访,导致“5年降解率”的数据无法完整统计,导致企业无法回收有效的数据。

     (3)指标无法反映临床效果。主要体现在客观指标的选取,客观指标既可以选择通过仪器测量的客观数据,也可以选取国内外通用量表进行评分。选取不当会让该指标变成“鸡肋”。例如验证一款光电设备降低皮肤色素沉着的有效性,单用皮肤检测仪检测色素密度是不够的,普通求美者更关注的是视觉改变,使用评分量表更能体现普通求美者的满意度。

     2.如何平衡学术与市场

     很多企业急于求成,恨不得在论文中到处贴上自己的logo和宣传,简单粗暴。比如一篇论文出现数十次商品名或在语言表述中提出“我们独家的xx技术效果最好”“我们这个材料和方法是开创性的”等等,这样不仅降低了论文的学术性,还会让读者反感,不利于市场推广。

     3.研究周期和市场推广的矛盾

     医美医疗器械的产品迭代速度很快,如光电设备2~3年就会升级一次,在一个迭代周期里,企业需要完成伦理审查、临床试验、数据整理、论文写作、公开发表等诸多步骤,其中临床试验、数据整理是企业进度可控的环节,但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则高度依赖作者的写作、修改速度以及出版单位的处理、反馈和刊期安排速度。我们在和企业合作的时候,最先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最快什么时间发表”就是这个原因。


9.jpg


四、《中国医疗美容》科研学术服务平台如何辅助企业科研学术创新?

     学术期刊,作为连接科研、临床与产业的桥梁,能够通过资源整合与专业化服务,帮助医美医疗器械企业高效完成科研学术工作。

     1.完善临床研究设计及后续工作的服务

     学术期刊可以从论文出版的角度,完善器械开展的临床研究,并且在论文写作及出版提供流程化的服务。

     2.协办活动,搭建合作网络

     学术期刊可以通过主办或协办医美领域学术会议,邀请企业研发团队、临床医生共同参与,以临床实践和学术的视角看待医疗器械的发展。


10.jpg


地址: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16号院2号楼2层202-14
邮编:100036 邮箱:xxb@capa.org.cn 办公室电话:010-67091219
版权所有 ©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 京ICP备18002715号-1 网站管理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微信视频号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