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立医美机构是医美行业市场化、规模化的重要组成,既弥补了公立医疗体系的不足,也通过竞争和创新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
一、非公立医美机构的科研学术现状
很多人认为非公立医美机构不做学术?接下来的一组数据可能会颠覆大多数人的认知。
我们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发现2022年到2024年,以非公立医美机构为第一作者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约占医美领域学术论文总发文量的15%–20%,并且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保持增长,其中60%的论文集中在临床技术方向,比如外科美容手术、填充注射技术、光电声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等。70%的研究是机构独立完成,独立发表论文,30%的研究是联合公立医院、高校、企业等共同开展和发表论文。
二、为什么越来越多非公立医美机构重视科研学术?
非公立医美机构参与科研和发表学术论文,看似与其市场化运营的盈利目标存在矛盾,但实际上具有深层次的战略意义,且对行业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1.政策合规与行业规范化的需求
相较于公立机构,非公立医美机构的治疗设备、材料和方法选择种类更多,也更加前沿。但近年来,国家对医美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强,各项法规和管理条例要求非公立医美机构证明其技术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而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可以作为技术合规的重要“证据”,保障医疗安全,应对监管风险。
同时,不少地区将科研能力纳入医疗机构的评级标准(如“三级整形外科医院”的评审),直接影响机构的市场拓展与客户信任。
2.形成差异化市场竞争
非公立医美机构长期依赖营销获客,导致服务同质化严重。所以求美者在选择机构时会参考临床之外的资料,其中判断一个机构安全可靠的重要依据就是机构是否会开展科研项目,鼓励医师发表学术论文。通过科研形成的技术壁垒可以打造“技术领先”标签,有利于长期发展。
并且,学术论文是学术话语权的根基,有了学术话语权可以提升机构的品牌形象和学术影响力。
3. 增强品牌公信力
医美行业因过度营销、事故频发而饱受质疑,已经陷入信任危机。发表学术论文可以传递“专业严谨”的形象,缓解公众对“非公立=不专业”的刻板印象。
4.人才服务与培养
医师是机构医疗能力水平的最终体现,在薪水之外,医师群体通常都有更高的追求,比如争取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树立学术形象、发表论文参与职称评定等,所以非公立医美机构建设科研学术管理制度,可以在机构软实力方面留住更多有志向的医师,完善机构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团队的稳定性。
三、非公立医美机构开展科研学术的难点
虽然开展科研工作会给机构带来这么多好处,但不得不承认,非公立医美机构开展临床研究时面临的困难非常多。
1.临床研究类型受限
非公立医美机构很少配备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室,这就使得非公立医美机构不宜开展基础性的或复杂的医学试验。同时,非公立医美机构科研管理制度不健全,无法独立完成标准临床试验流程,故而无法主导前瞻性临床研究,可选择的研究种类较少。
2.科研人员少且精力有限
非公立医美机构的医师通常身兼数职,每天的临床工作繁忙。大多数机构没有设置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导致科研统筹分工不清晰,实施效率低下,进而打击了机构和医师开展科研的积极性,难以专注于研究。
3.方法不规范
非公立医美机构的就诊量大、案例多,是回顾性分析的重要样本,但案例就诊不规范、随访调查资料不统一,无法进行有效的统计学分析。
四、《中国医疗美容》学术服务平台对非公立医美机构的科研学术规划
有需求,但又有实际困难,如何才能破局?和学术期刊合作是一个好选择。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核心平台,可以为机构提供多维度支持。
1.科研设计指导
不同的机构,同一机构的不同科室都会有自身特点,编辑部可以根据机构和科室的诊疗特点,提供选题建议、找到创新点、优化研究方法、建立标准化的数据收集模板等支持,打破“案例多、质量低”的矛盾,建立“临床即科研”的模式,提升临床研究的质量。
2.论文写作培训
医师“重临床、轻写作”的情况较为普遍,医师的满腹经验要通过学术的语言表达出来,需要有系统的训练和指导。编辑部可以根据医美领域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论文写作培训,提升机构医师学术表达的能力。
3.学术活动推广
合作发表文章后,杂志社可以和机构共同举办学术分享、技能培训等活动。既能提升机构的专业形象,又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参与。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助于教育市场,推动消费者从“价格敏感型”转向“技术价值认同型”,促进行业良性竞争,进而实现学术服务于市场的战略目标。
总而言之,对非公立医美机构而言,学术期刊不仅是研究成果发布的出口,更是资源整合、能力加速和树立形象的依托平台。通过和学术期刊的合作,机构可以逐步打破“科研学术边缘化”的困境,在学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最终推动行业从“营销内卷”向“技术驱动”转型。